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菜谱大全 > 秭归粽子家常做法大全

秭归粽子家常做法


所属地区:湖北小吃
菜系类别:湖北小吃
菜系相关功效:端午节传统美食,具有纪念屈原的文化意义;糯米富含碳水化合物,能提供能量;红枣补气养血,有助于增强体质;芦叶清香,有助于促进消化、清热解毒。

秭归粽子的做法:

【准备材料】(约可制作100个)

  • 糯米 2500克
  • 白糖 500克
  • 芦苇叶 15000克
  • 芦草 250克
  • 红枣 100个

【详细步骤】

一、准备工作

  • 处理糯米:将糯米放入清水盆中淘洗干净,去除杂质和浮沫,然后加入足量清水浸泡6小时以上,直至糯米用手轻捏即碎、无硬芯为止。泡好后捞出沥干备用。
  • 处理芦苇叶:将新鲜或干制的芦苇叶剪去根部较硬部分和尖梢部分,再剪成约33厘米长的段。锅中烧开大量清水,将芦苇叶放入沸水中煮至颜色变为金黄色,约煮10分钟,以软化叶片并去除杂味。煮好后立即捞出,放入冷水中漂洗几遍,去除表面污物及多余油脂,确保清洁。每三片为一组,整齐叠放备用。
  • 处理芦草:将芦草剪成约1.6米长的段,清洗干净,用沸水烫软,使其柔韧不易断裂。取出后晾凉卷成小束晒干备用,使用前再次用热水浸泡几分钟以恢复柔软度。

二、包粽子

  • 取叶定位:左手掌心平放,取三张已处理好的芦苇叶,其中两张重叠铺在手心上,重叠宽度约为8厘米,第三张置于两张交缝处,轻轻压实,形成稳固的基础。
  • 折形定型:将左右两侧的芦叶向中间折叠,使底部形成一个三角锥状空间,注意保持形状稳定不漏米。
  • 填料封口:每个粽子内放入约27.5克糯米,再放入一颗洗净的红枣作为核心配料,象征忠贞与清白。接着用手指将糯米压紧实,不留空隙。随后将上方多余的芦叶向下折叠,封住开口。
  • 包裹成型:左手虎口夹紧粽子底部,右手顺势从右向左将整个粽子卷成菱形状,确保包裹紧密,外形美观。
  • 捆扎固定:取一段处理好的芦草,绕粽子中部打结扎紧,防止蒸煮过程中散开。依次重复操作,直至所有材料包完。

三、煮粽子

  • 将包好的粽子整齐码入大锅中,加入足量清水,水面略高于粽子顶部即可。
  • 大火加热,待水沸腾后转中火持续煮1小时。此时观察水量,若水已减少至接近粽子高度,则再次加入开水浸没粽子,继续煮1小时,直到粽子完全熟透。
  • 煮好后关火,将粽子从锅中捞出,迅速放入冷水冲洗一遍,以去除表面残留的泡沫和杂质,并快速降温。
  • 随后将粽子放入冷水中浸泡漂洗数小时,让其更加柔糯、口感更佳。

四、食用方法
食用时取出粽子,解开芦草绳子,剥去外层芦叶,露出晶莹洁白的糯米粽体,盛入盘中撒上适量白糖即可享用。粽子入口香甜软糯,带有淡淡芦叶清香,风味独特。

【制作要领】

  • 糯米必须充分浸泡,确保内部软透,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才不会夹生,口感也更细腻。
  • 煮粽过程分次加水,第一次加水只需刚好盖过粽子即可,煮至水分快干时再补充一次,同样盖过粽子,这样才能保证粽子均匀受热、彻底煮熟。
  • 包粽手法要熟练,确保每个粽子都包裹得紧实不漏米,同时外形美观、棱角分明,符合“有棱有角”的传统形象。

使用说明

爱查询菜谱,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美食菜谱平台,它精心汇编了国内外各大菜系的精华,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菜谱大全。这里汇聚了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,同时也融合了世界各地的异国风味,共计收录了超过2万个菜谱。无论是传统家常菜,还是新颖创意料理,用户都能在这里找到,并且可以免费查询,让每一位热爱烹饪的朋友都能轻松提升厨艺,成为家里的星级大厨,从此烹饪不再求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