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属地区:山西小吃
工艺:烙焙法
尧王饼的制作材料:
白面粉500克,食碱少许,老酵面头少许。
尧王饼的介绍:
临汾古称尧都,是尧王建都的地方。相传尧王起初建都于平水之阳的窑神村,即现今临汾市河西的龙祠村。后迁都于河东的农村,就是现在的尧庙村。当时尧王为了子孙兴旺,对生小孩者赠送饽饽以示庆贺,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。在临汾附近特别是在乡下,每年麦收之后,家家都要带上饽饽走亲戚。另外无论谁家生了小孩,其娘家也要拿上口饽饽前去探望,表示庆贺。因传说这种饽饽始于尧王,而黎民百姓又对尧王十分爱戴,所以称之为“尧王饼”。
尧王饼的相关功效:
尧王饼不仅是一种传统美食,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。它象征着吉祥、团圆与祝福,常用于节日馈赠或家庭聚会,具有增进亲情、传递情感的作用。
尧王饼的特色:
风味独特,外脆里嫩。
详细做法步骤:
-
准备发酵面团:将白面粉倒入盆中,在中间挖一个小坑,加入适量的老酵面头(发酵引子),再慢慢加入清水搅拌成絮状,然后揉成光滑的面团。将面团放置于温暖处进行发酵,一般需要6小时左右,具体时间根据气温调整,直到面团体积膨胀至原来的两倍大小,并出现蜂窝状气孔即可。
-
中和碱性:取出发酵好的面团,准备适量的碱水(碱粉用温水化开)。将碱水缓慢加入发面中,边加边揉,直至碱量适中,面团不酸不苦为止。此时的面团应柔软且富有弹性。
-
整形分剂:将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状,用手分成大小均匀的5个小面剂。每个小面剂再次揉圆后,擀成碗口大小的圆形薄片,厚度约为3毫米左右,边缘略薄中间稍厚,便于受热均匀。
-
加热鏊子与石子:将鏊子(一种传统烙饼铁锅)置于炉火之上预热,待鏊底微热时,倒入一层干净的小石子(建议使用直径约1厘米的鹅卵石),并不断翻动使其受热均匀。当石子温度升至约60℃(手感有明显热气但不烫手)时即可开始烙制。
-
烙制尧王饼:将擀好的面片轻轻铺放在热石子上,利用石子的热量进行烘烤。每隔1~2分钟翻动一次饼片,使其两面交替受热,避免焦糊。整个过程大约需要8~10分钟,直到饼体表面呈现金黄色,质地酥脆,敲击有空心声响即可取出。
-
成品保存与食用:出炉后的尧王饼可直接趁热食用,外脆里嫩,香味扑鼻;也可晾凉后密封保存,吃时重新加热仍能保持原有口感。
尧王饼的制作要领:
- 石子温度不宜过低,否则会导致饼体不易熟透,影响口感;
- 石子颗粒不宜过细,以免嵌入面团或导致受热不均;
- 揉面时碱水比例要掌握好,过多会使饼发黄发苦,过少则会带有酸味;
- 面团发酵程度直接影响成品风味,务必控制好环境温度和发酵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