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小吃米肠的做法详细介绍
所属地区:吉林小吃
工艺:熬煮汆炖烩焖法
米肠的制作材料:
主料:猪大肠、大米、糯米
辅料:猪板油、鲜猪血块、卷心菜丝
调料:熟豆油、酱油、葱末、精盐、辣椒粉、肉汤、蒜泥各适量
米肠的介绍:
米肠属吉林朝鲜族风味小吃,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之一。主要以猪肠、大米、糯米和鲜猪血为主要原料,通过精心灌制与慢火煮制而成。因其主要成分为米类并灌入猪肠中而得名“米肠”。这种小吃风味独特,曾在东北地区民间广为流传,因富含油脂,能有效抵御严寒,特别适合冬季食用,有助于补充热量、增强御寒能力。
米肠的特色:
口感软糯嫩滑,外皮富有弹性,内馅脂香浓郁,入口即化,搭配特制调味汁后更显香辣味鲜,令人食欲大开。
米肠的详细做法步骤:
-
处理猪大肠:将猪大肠放入盆中,加入适量精盐和白醋反复搓洗,去除表面黏液和异味,冲洗干净后放入冷水中浸泡约2小时,使其彻底去腥。泡好后取出剪成约1米长的段状备用。
-
准备配料:卷心菜洗净后用开水焯烫一下,捞出沥干水分后切成细丝;猪板油切成小丁;鲜猪血放入碗中搅拌均匀,再用滤网过滤一遍,去除血渣备用。
-
调制米馅:将大米与糯米混合后淘洗干净,浸泡约30分钟至米粒变软(若时间充裕可延长至1小时)。浸泡完成后沥干水分,倒入一个大碗中,依次加入鲜猪血、卷心菜丝、猪板油丁、熟豆油、酱油、葱末、适量精盐拌匀,确保所有材料充分融合,形成粘稠且湿润的米馅。
-
灌制米肠:取一段处理好的猪大肠,一端用麻线扎紧防止漏料。然后将调好的米馅小心地从另一端灌入肠内,边灌边轻轻拍打肠体,使馅料分布均匀,同时避免空气滞留。注意不要灌得太满,预留一定的膨胀空间,之后将开口端也用麻线扎牢。
-
煮制米肠:锅中加入足量清水,放入灌好的米肠,用中小火慢慢加热煮制。过程中要保持水面微沸状态,切勿大火猛煮以免肠衣破裂。大约煮1小时左右,待米肠完全熟透、表皮微微鼓起时即可捞出。
-
冷却切片:将煮好的米肠放置在案板上自然晾凉,随后切成约1厘米厚的薄片,整齐码放在盘中备用。
-
调制蘸料:另取一碗,加入适量熟豆油、辣椒粉、蒜泥、猪肉汤、少许味精,搅拌均匀即成调味汁。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辣度或咸淡。
-
装盘食用:将切好的米肠片摆盘,随调味汁一同上桌,蘸食即可享用。
米肠的制作要领:
- 猪大肠必须彻底清洗干净,避免残留异味影响整体口感。
- 大米与糯米需提前浸泡至软,这样煮出来的米肠更加软糯不夹生。
- 灌肠时不能填得太满,否则加热过程中容易胀裂。
- 煮制过程应使用小火慢煮,保证内部馅料熟透,同时避免肠衣破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