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系:私家菜
口味:咸甜味
工艺:炒
家制肉松(一)的制作材料:
主料:猪后腿或臀部精瘦肉。
调料:清水、盐、酱油、糖、葱段、姜片等适量。
家制肉松(一)的特色:
色泽米黄,状如绒毛,质干味鲜,香气浓郁,绵柔可口,易于消化。
教您家制肉松(一)怎么做,如何做家制肉松(一)才好吃:
-
选料处理:
选择猪后腿或臀部的精瘦肉,去除皮、骨、筋膜以及碎肉和肥膘部分,只保留纯净的精瘦肉作为肉松坯料。将肉顺着纹理切成约3厘米大小的块状,放入清水中浸泡1至2天,期间可换水几次,以彻底去除血污和其他杂质。 -
初次白煮:
将处理好的肉块放入锅中,加入足够的清水,水量以刚好没过肉块为宜。先用旺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,进行第一次白煮,持续约2小时。此过程主要是进一步去除肉中的血水和杂质,同时让肉质初步软化。煮的过程中要不断翻动,确保受热均匀,并及时撇去浮沫和浮油。 -
二次调味煮制:
白煮后的肉取出稍晾,重新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清水及调料(盐、酱油、糖、葱段、姜片等),继续加热。先用旺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,持续约2至2.5小时。在煮制过程中仍需不断翻动,保持均匀受热,并持续撇净浮沫和浮油,尤其是浮油若未清除干净,会影响成品保质期。期间要注意检查肉的酥烂程度,可用手揉搓肉块,若能轻松搓散成绒状即可停火。 -
控水晾凉:
煮好的肉取出后摊开放凉,待表面水分自然控干后,再切成更小的块状,以便后续煸炒操作。 -
煸炒脱水:
将切好的肉块放入锅中开始煸炒,初时火候宜小,使肉慢慢失水;中期可适当加大火力加快脱水速度;快干时则应减小火力,防止焦糊。炒制过程中要不断翻动,确保受热均匀,直至肉块中的卤汁完全干透。判断是否炒干的标准:一是观察肉块表面是否完全干燥无汁液,二是用手捏紧一小块肉后放开,如果肉立即自然松散,说明已炒干。 -
搓绒成型:
炒干后的肉松坯料需要进行搓绒处理,使其形成细长绒状。具体方法有三种:- 方法一:待肉松坯料完全冷却后,在搓板上(类似洗衣板)轻轻搓揉,用力要均匀适中,不可过猛也不可太轻,这样搓出的肉松绒长且不易断裂,适合批量制作。
- 方法二:趁肉松坯料尚未完全散热时,放在案板上用手捻搓和擦搓,边搓边拣出其中的渣屑,待冷却后即成松绒状。
- 方法三:可在锅内尚未出锅时,用铁铲反复折叠搓揉,直至肉松呈现绒状为止。
-
装瓶保存:
搓好的肉松充分冷却后,密封于干净容器中,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,避免受潮发霉。
相关功效:
肉松营养丰富,味道鲜美,富含蛋白质,易于消化吸收,适合作为儿童辅食或早餐搭配食用,也有助于增强体力和改善食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