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系:粤菜
口味:咸鲜味
工艺:烤
广式腊肉的特色:色泽金黄,条头均匀,刀工整齐,不带碎骨,肥膘透明,肉身干燥,肉质鲜美可口,有腊制香味。
详细制作步骤:
-
选料与切条:
选择新鲜、无异味的猪肋条肉(五花肉),去除奶脯部分。将肉切成宽度约1.5厘米、长度约为33至38厘米的长条状。注意保持条形宽窄一致、厚薄均匀,表面干净无毛、无伤痕和斑点。在每条肉的顶端硬膘部位用斜刀穿一个小孔(直径0.3至0.4厘米),穿上麻绳以便悬挂备用。 -
清洗与沥干:
将切好的肉条按每批25千克为单位放入容器中处理。先用温度在40至50℃之间的温水浸泡,使硬膘变软,再仔细洗净表面浮油和其他杂质。然后将肉条放置于滤盘中,静置沥干水分,确保肉条表面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。 -
腌制:
准备腌制调料:白砂糖200克、盐125克、酱油150克、白酒100克、八角10克、桂皮10克、花椒10克(可根据口味调整香料比例)。将所有调料混合均匀后倒入盛肉条的容器中,用手充分搅拌,确保每一条肉都均匀裹上调料。腌制过程中每隔2小时翻动一次,帮助调料更好地渗透入肉内。总腌制时间控制在8至10小时之间。腌制完成后将麻绳扣紧,如发现肉条未腌透可继续腌制直至完全入味。 -
烘焙:
腌制好的肉条挂在竹竿上,每根竹竿挂重约5千克。将竹竿整齐排列在烘房中,每竿间隔2至3厘米,进烘房后立刻关闭石棉布帘以保持温度。烘房初始温度应控制在45至50℃,随后逐步降低温度,以防止油脂流失过多或肉质变酸发暗。烘焙初期需密切观察肉条状态,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滴油严重,影响成品率。经过约14小时后,视肉条初步干燥情况将其升至第二层继续烘焙,并调换竹竿位置以确保受热均匀。再经约24小时后,检查肉条是否完全干透,确认无杂质、白斑、焦斑或霉点后即可出房。出房时遵循“先进后出”的原则,并分级别存放。 -
贮存保管:
- 日常保存:将腊肉吊挂在通风良好、阴凉干燥处,可保存约3个月;若使用坛装,坛底铺3厘米厚生石灰,上垫塑料布和两层纸,放入腊肉后密封坛口,可保存5个月;也可将腊肉装入食品塑料袋中扎紧袋口,埋藏于草木灰中,可保存半年。
- 运输保存:如需外运,建议使用马铃薯板箱包装,四周衬腊纸防潮。运输前检查腊肉是否回潮,如有需重新送入烘房烘干冷却后再装箱,以防运输途中变质。
相关功效说明:
广式腊肉不仅风味独特,而且富含蛋白质和脂肪,适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能量。同时采用天然香料腌制,具有一定的开胃助食作用。但因含盐量较高,建议搭配蔬菜一同食用,以平衡营养,促进健康饮食。
制作要诀:
硝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,用于保持肉类颜色鲜艳和抑制细菌生长,但摄入过量可能对健康有害,所以在腌制过程中务必严格控制用量,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