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系:干果制作
乌梅干的制作材料:主料:乌梅
详细制作步骤说明:
-
原料选择:挑选充分成熟的新鲜乌梅果实作为原材料,确保果肉饱满、色泽正常。剔除病虫害果、腐烂果以及未成熟的果实,以保证成品的质量和口感。
-
清洗处理:将选好的乌梅倒入清水中彻底清洗,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杂质。清洗完毕后捞出沥干水分,或者摊放在通风处自然晾干表面水分,避免残留水影响后续烘焙效果。
-
制灶准备:烘灶建议使用竹材搭建,并用黄泥封固缝隙,防止热量流失。灶体高度约为33厘米,可用砖块砌成稳固结构,炉门应延伸至灶外约42厘米,便于添加燃料。在烘灶上端距离灶口15厘米处设置平排的淡竹烘架,底部用两根竹条固定,确保稳定性。每座烘灶需配备5~7个烘笼,烘笼大小应与烘架匹配,且每个烘笼底部设有直径为2厘米的筛孔,以便热气流通,促进均匀干燥。
-
首次烘焙:将清洗并沥干的乌梅果实整齐地铺放在烘架上,开始进行第一次烘焙。燃料建议使用松柴,从炉灶口点燃,使火和烟自然吸入烘灶内部。初期采用猛火加热,持续约2小时,随后转为文火慢烤,继续烘焙12小时左右。待烘烤时间结束后,关闭炉火,让乌梅自然冷却。
-
二次与三次烘焙:在进行第二次烘焙前,需根据初烘后果实的大小和含水量进行分类。将水分较多、体积较大的“大胖”果置于烘笼下层,水分较少的“二胖”果置于上层,最上面可覆盖麻袋以保温保湿。同时在烘架上放置另一批待烘的乌梅果,如此循环操作,完成第三次烘焙。整个过程需持续至乌梅达到八九成干的程度,此时用手轻轻摇动果实,核仁会发出轻微响声,表示已接近成品状态。
-
分级处理:乌梅干可根据加工季节进行分级。通常在入梅后加工的乌梅干品质最佳,果实已充分黄熟,定为一级品;而在入梅前加工的则为二级品,因果实尚未完全成熟,品质略逊一筹。
-
包装储存:成品乌梅干宜采用篾篓包装,内衬箬叶防潮,每篓净重控制在50公斤左右,并加以密封,以防返潮变质。也可使用双线麻袋,内套食品级塑料薄膜袋,封口严密。出口产品则推荐使用瓦楞纸箱包装,内套塑料薄膜食品袋,内外均需封口,每箱净重20公斤。注意存放于阴凉干燥处,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。
功效说明:
乌梅干具有生津止渴、敛肺止咳、涩肠止泻等功效,常用于缓解咽喉干燥、咳嗽不止及腹泻等症状。同时富含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,有助于促进消化、增强食欲,是传统中医中常用的食疗佳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