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属地区:北京小吃
菜系类别:清真小吃
菜系相关功效:倒僧帽是以牛羊肉和白菜为主要馅料的传统蒸制面食,具有补气养血、温中健脾的作用。羊肉性温适合冬季食用,有助于御寒暖身;大葱和姜的搭配则可驱寒散湿,增强食欲。
倒僧帽的制作材料:
主料:面粉500克、牛羊肉500克、白菜500克
辅料:葱50克、姜50克
调料:精盐10克、黄酱75克、熟油75克、发酵粉适量
倒僧帽的详细介绍:
倒僧帽,又称“倒作包”,是北京传统清真小吃之一,属于羊肉包子的一种。因外形酷似倒放的僧帽而得名。其主要馅料为羊肉与大葱,常作为早餐食品出现在老北京的早点摊上,深受大众喜爱。成品色白暄软,口感松软适口,馅料咸鲜香浓,带有浓郁的葱香味。
倒僧帽的做法步骤详解:
-
和面发酵:将500克面粉倒入一个大盆中,加入适量的发酵粉拌匀。然后逐渐加入清水,边加边搅拌,直至形成柔软的面团。用手揉至表面光滑后,盖上湿布或保鲜膜,放置在温暖处进行发酵,直到面团体积膨胀至原来的2倍左右为止。
-
准备馅料:将500克牛羊肉洗净后控干水分,放入绞肉机中绞成细腻的肉茸。500克白菜去掉老帮,洗净后剁成细末,放入纱布中挤去多余水分备用。50克葱切成葱花,50克姜剁成姜末。将羊肉茸放入盆中,依次加入75克黄酱、10克精盐、75克熟油,再加入白菜末、葱花和姜末,顺时针方向搅拌均匀,直至馅料上劲有黏性,静置备用。
-
处理面团:待面团发酵完成后,取出放在案板上,反复揉搓数分钟以排出气体。接着搓成长条状,用刀或手摘成每个约50克的小面剂(每500克面团可做15个左右),将每个小面剂按扁,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形包子皮。
-
包制成形:取一张包子皮放在左手掌心,右手用筷子夹取适量馅料置于皮中央。开始包制时先捏住一边轻轻提起,用右手拇指与食指配合,沿着边沿逐渐收拢封口,并形成褶皱,最后在顶部留出一个小口,使整个包子呈现倒置的僧帽形状。注意封口要严密,防止蒸制过程中开口漏馅。
-
蒸制成熟:将包好的倒僧帽生坯整齐地码放在蒸笼中,保持一定间距以防粘连。盖上锅盖进行二次醒发约10分钟,使包子更加蓬松。然后置于已烧开水的蒸锅上,大火蒸制约10分钟即可关火。稍等2分钟后再揭开锅盖,避免包子遇冷塌陷。
倒僧帽的制作要领:
- 发酵面团要充分醒发,确保包子口感松软;
- 馅料调味要均匀,尤其是黄酱和盐的比例要掌握好,以免过咸或过淡;
- 包制手法要熟练,尽量做到褶子均匀、封口严密,外观美观;
- 蒸制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影响外形和口感。
成品特点:色泽洁白、外形独特、面皮暄软、馅料鲜香,是地道的北京风味小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