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小吃大良膏煎的做法详细介绍
所属地区:广东小吃
工艺:炸汆法
大良膏煎的制作材料:
面粉2000克,花生油200克,白糖1000克,清水750克,小苏打适量,植物油适量。
大良膏煎的介绍:
大良膏煎起源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大良镇,其历史可追溯至古代《齐民要术》中所记载的“膏环”一词。古人用“膏环以面”、“膏油煎之”的方法来描述这种传统点心,后被简化为“膏煎”。作为广东地区的经典小吃之一,大良膏煎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悠久的历史深受人们喜爱。
大良膏煎的特色:
成品色泽金黄诱人,外形酷似牛鼻,外层光滑酥脆,内部呈蜂窝状结构,入口香甜松脆,层次分明,是广式点心中的代表之作。
详细做法步骤:
第一步:准备面皮
取500克面粉放入盆中,加入80克花生油、50克白糖以及适量清水,搅拌均匀后揉成光滑柔软的面团。将面团盖上湿布或保鲜膜,静置松弛约30分钟,使其更具延展性。之后将面团擀成较薄的长方形面片,再将其对半切成两块,作为包裹酥心的外层面皮备用。
第二步:调制酥心
另取1500克面粉放入另一个盆中,加入950克白糖、剩余的花生油(约120克)、适量小苏打及清水,一边加水一边搅拌,直至形成柔软但不粘手的酥心面团。将酥心面团擀成长条形状,长度与之前准备好的面皮相当。
第三步:组合酥皮结构
将擀好的酥心面条放置于其中一块面皮中央,再将另一块面皮覆盖在酥心上方,轻轻按压使两层面皮紧密结合。接着将整个复合面皮横向切成手指宽度的细长条状,每条约5厘米宽、10厘米长左右。
第四步:造型定型
取一条切好的长条,分别从两端向中间弯曲,使其形成两个并列相连的圆环,形似玉钏(即手镯),然后轻轻压紧接口处,确保在炸制过程中不易散开。重复操作直到所有材料完成造型。
第五步:油炸成型
锅中倒入足量植物油,加热至六成热(油温约160℃,油面微微泛起波纹)。将做好的生坯逐个下入油锅中,保持中小火慢炸,期间用筷子轻轻翻动,使其受热均匀。炸至表面呈现金黄色,并且体积膨胀浮起即可捞出沥油。
大良膏煎的制作要领:
- 比例掌握:两种面团(油水面皮和酥心)的配比要精确,尤其是酥心中小苏打的用量要适中,过多会导致成品过于蓬松,影响外观和口感。
- 造型要求:双环造型应大小一致,排列整齐,才能呈现出美观的“玉钏”效果。
- 油温控制:炸制时油温不宜过高,以免外表焦黑而内部未熟,应以缓慢升温、均匀上色为佳。
大良膏煎的相关功效:
此小吃主要作为茶点或节令食品食用,具有一定的饱腹感,适合搭配清茶一同享用。因其含有糖分和油脂,能提供一定热量,适合作为能量补充的小食。但由于含糖较高,建议适量食用,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