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系类别:北京小吃
菜系相关功效:开胃消食、增进食欲
灌肠的做法详细介绍
所属地区:北京小吃
工艺:煎帖法
一、所需材料:
- 干淀粉(优质马铃薯淀粉更佳)1000克
- 清水500克(用于调糊)+适量(用于煮制和蒜汁)
- 明矾25克(帮助凝固,也可用少量食用碱代替)
- 食用红色素少许(可用红曲米水替代,更具传统风味)
- 精盐10克
- 大蒜100克(制作蒜泥汁用)
- 汤油适量(或猪油+植物油混合使用,风味更佳)
二、详细制作步骤:
第一步:准备红粉浆料
- 取一大锅,加入约1500毫升清水,置炉上中火加热至沸腾。
- 在沸水中加入明矾,并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。
- 加入少量食用红色素,使水呈现淡淡的粉红色。注意颜色不宜过深,以免影响成品色泽美观。
- 将干淀粉倒入盆中,慢慢加入约500克清水,搅拌成稀薄的淀粉糊,确保无颗粒。
- 将调好的淀粉糊缓缓倒入已经烧沸的锅中,同时不断用木棍顺一个方向快速搅拌,防止结块。
- 继续加热并搅拌,直至锅中混合物逐渐变得浓稠透明、呈胶状,能拉丝且不粘锅为止。
第二步:成型灌肠
- 准备一块干净的案板或大平盘,表面抹一层清水以防粘连。
- 将搅拌好的淀粉团取出,放在案板上用手蘸清水揉匀拍实,整形成圆形或长条形,厚度控制在3~4厘米为宜。
- 放凉后切片备用。此时的灌肠应具有弹性,外表光滑细腻,颜色粉红透亮。
第三步:制作蒜泥汁
- 将大蒜去皮洗净,放入石臼或料理机中捣成蒜泥。
- 加入精盐10克,继续捣匀。
- 分次加入适量清水搅拌,制成浓稠适中的蒜汁,放置备用。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少量辣椒油增加风味。
第四步:煎制灌肠
- 取平底铛或炒锅,置于炉灶上,大火烧热后转中小火。
- 倒入适量汤油(如猪油与植物油混合),待油温七成热时,将灌肠切成厚约0.5厘米、大小适中的片状下锅。
- 用中小火慢煎,期间不断翻动,使两面均匀受热,煎至外皮金黄酥脆、内部软糯弹牙即可。
- 煎好后装盘,趁热淋上蒜汁或随碟附带蒜汁一同上桌。
三、制作要领:
- 色素控制:食用红色素或红曲米水的添加量要适度,以呈现出自然粉红色为准,避免颜色过重影响视觉效果。
- 搅拌技巧:淀粉糊倒入沸水后必须持续搅拌,尤其在加热过程中不可停顿,否则容易结块或糊锅。
- 煎制火候:煎灌肠时火不能太大,以免外焦内生,建议采用中小火慢煎,确保内外熟透一致。
- 冷却定型:刚做好的灌肠需完全冷却后再切片,这样更容易成型,口感也更筋道。
四、特色风味说明:
成品灌肠色泽粉红,外形饱满诱人;外层煎得酥香焦脆,内里软糯有嚼劲;搭配浓郁蒜香与微辣的蒜汁,风味独特,是老北京街头极具代表性的风味小吃之一。吃时常用竹签扎着吃,别有一番趣味,深受儿童及年轻人喜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