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小吃锅边糊的做法详细介绍
所属地区:福建小吃
工艺:熬煮汆炖烩焖法
锅边糊的制作材料:
籼米2500克,蛤干75克,香菇50克,虾米、猪瘦肉各150克,葱250克,虾油500克,熟猪油50克,芝麻油25克,胡椒粉5克,辣椒10克,味精250克,高汤适量。
锅边糊的介绍:
锅古称"鼎",锅边糊又称"鼎边糊"。据传说这种小吃是明朝福建百姓慰问抗倭名将戚继光及其部队的。后来流传为一种风味小吃,在闽地流行。锅边糊制作时一般两人同做,一人做糊,一人炸浆糍,操作简单,投资少,周转快,为大众化名吃。
锅边糊的特色:
配料多样,鲜香软嫩。
教您锅边糊怎么做,如何做锅边糊:
-
准备食材:将籼米淘洗干净,用清水浸泡2小时,使其充分吸水变软,然后捞出沥干水分备用。将泡好的籼米加入4000克清水,用石磨或料理机磨成细腻的米浆,放置一旁静置备用。
-
炒制配料:取一口大锅,烧热后加入熟猪油,待油温升高后放入切好的葱花、香菇丁、切成小粒的猪瘦肉以及提前泡发并切丁的蛤干,开中火煸炒,炒至香味四溢、所有配料基本熟透为止。
-
调入高汤:在炒好的配料中倒入适量高汤(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用量),大火煮沸后转中小火保持微沸状态。此时锅内汤汁应有一定的咸鲜度和浓郁的香气。
-
制作锅边糊皮:另起锅(最好是平底锅或铁锅),加热后涂抹一层熟猪油以防粘连。用手勺或碗舀取适量米浆,沿着锅边缓缓浇下,形成一圈薄薄的米浆层。盖上锅盖焖约30秒钟,使米浆受热凝固成片状。
-
铲入汤中:揭开锅盖,用锅铲将锅边凝固的米浆片小心铲入已备好的高汤锅中,同时可适当再添加一些汤汁以保持整体浓度适中。重复此步骤直至所有米浆使用完毕。注意最后一次要确保锅边糊完全熟透,无生米浆味。
-
调味装盆:锅边糊全部做好后,盛入大盆中,淋上芝麻油、虾油,撒入胡椒粉、味精进行最后的调味。喜欢吃辣的人可加入适量剁碎的辣椒提味。搅拌均匀即可食用。
锅边糊的制作要领:
- 籼米磨浆时要掌握好浓度,如浆太浓,则米片厚重粘牙,口感逊色;浆太稀则不成片,汤易变糊,影响成品质量;
- 制作时若用虾油炝锅,并搭配小海鲜(如小虾仁、海蛎等)更能提升风味;
- 锅边糊宜趁热食用,边做边吃,口感最佳,放久会变得过于软烂失去弹性。
锅边糊的功效:
锅边糊富含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及多种微量元素,具有补充能量、增强体力的功效,适合早餐或下午茶食用,尤其在寒冷天气里能起到暖胃驱寒的作用。